台湾茶叶的制造过程

采摘

手采法~人工采摘,采时用食指与拇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随即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。另有机器采摘,采量大,但没有选择性。茶叶采摘会影响茶菁原料与制茶品质,所以机器采摘不适合制造高级茶。

日光萎凋

将采回的茶菁摊在阳光下,让每一片叶子能受到阳光的照射晾晒,促使生叶水份散发、减低其活性,使茶叶中各化学成份(尤其是儿茶素类)得以借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之进行。

室内萎凋与搅拌

将茶菁移至室内静置让水份继续蒸发,呈萎凋而起皱纹时,再经由搅拌翻动让茶菁「走水」平均,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进行充分的发酵,搅拌次数随茶菁含水份及当时的温湿度而定。萎凋与搅拌对于茶叶的品质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!

杀菁─浪菁、静置、炒菁

浪菁是藉由鲜叶相互摩擦破坏叶缘的细胞,使空气易于渗入叶肉,以促进发酵作用。浪菁之后静置让茶叶发酵,直到叶片产生浓郁清香时,开始进行炒菁锁住茶叶的味道。炒菁是以高温破坏酵素活性,抑制茶叶再继续发酵以保有特有之香气与滋味。

揉捻、团揉

揉捻时会破坏部份茶叶细胞组织,使汁液流出黏附于茶叶表面,以便冲泡时茶汤易溶出且加强香气与滋味。团揉则以布巾包紧成圆团状,再以手工或揉捻机压揉使茶叶外形更加紧结。一般而言,茶叶的外型越是紧结就越耐泡。

出干、出焙

目的在将茶叶品质加以固定,去除菁臭味及减轻涩味。将解块后的茶叶放入干燥机内,利用热风原理进行干燥。为使干燥度均匀,需重复摊凉回润再继续干燥。而焙茶能改善杀菁程度不够、酸酵不足、或保存过久茶叶走味含水量过高及沾染异味等状况。

包种、乌龙、红茶、绿茶的制造过程:

(1)包种茶:
a.条型包种茶:采摘→日光萎凋→室内萎凋→炒菁→揉捻→解块→初焙→覆焙→成品。
b.半球型包种茶:采摘→日光萎凋→室内萎凋→炒菁→揉捻→解块→初焙→团揉覆焙→再覆焙→成品。

(2)乌龙茶: 采摘→日光萎凋→室内萎凋及搅拌→炒菁→静置回润→揉捻→解块→干燥→成品。

(3)红茶: 采摘→萎凋→揉捻→解块→酸酵→干燥→切断→筛分→风选→混合→成品。

(4)绿茶: 采摘→杀菁→揉捻→解块→干燥(整型)→切断→筛分→拔梗→风选→混合→成品。